
“院校”合作結碩果
12月2日,中心組織專家對陜西省關中地區堿性富硒土地開發利用綜合研究課題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梁東麗教授科研團隊聯合承擔的“陜西關中土壤硒的有效性及其主控因子研究” 專題進行了審查。專家組在聽取研究團隊成果匯報的基礎上,進行了質詢、討論,認為專題研究方法得當、試驗數據翔實、研究成果突出,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陜西關中土壤硒的有效性及其主控因子研究”專題是“陜西省關中地區堿性富硒土地開發利用綜合研究”項目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旨在查清土壤理化性質對硒生物有效性的影響,以期提高農產品對硒的吸收利用效能。項目組通過調查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一是篩選出包括31個縣市的143個樣點的土壤和對應的小麥籽粒樣品,對土壤全硒含量、有效硒含量、硒的形態分布、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及小麥籽粒硒含量進行了全面測定。二是研究結果發現,陜西麥區土壤總硒含量高于中國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土壤有效硒含量較高是該地區多數小麥籽粒樣品硒含量能達到適度硒水平的主要原因。三是通過冗余分析和通徑分析等科學方法研究發現,影響該地區土壤硒有效性的主要因子為土壤pH和有機質。據此建立了小麥籽粒硒含量的預測模型。四是研究開展盆栽硒肥施用方式試驗和品種試驗,綜合考量小麥生物量、產量、硒含量、光合代謝、硒的亞細胞分布等系統特征變化,提出關中地區富硒強化的最適小麥品種,以及外源硒最佳施用方案。
研究成果為農業生產中富硒強化農藝措施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對提高關中地區富硒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及富硒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陜西關中土壤硒的有效性及其主控因子研究”專題是“陜西省關中地區堿性富硒土地開發利用綜合研究”項目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旨在查清土壤理化性質對硒生物有效性的影響,以期提高農產品對硒的吸收利用效能。項目組通過調查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一是篩選出包括31個縣市的143個樣點的土壤和對應的小麥籽粒樣品,對土壤全硒含量、有效硒含量、硒的形態分布、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及小麥籽粒硒含量進行了全面測定。二是研究結果發現,陜西麥區土壤總硒含量高于中國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土壤有效硒含量較高是該地區多數小麥籽粒樣品硒含量能達到適度硒水平的主要原因。三是通過冗余分析和通徑分析等科學方法研究發現,影響該地區土壤硒有效性的主要因子為土壤pH和有機質。據此建立了小麥籽粒硒含量的預測模型。四是研究開展盆栽硒肥施用方式試驗和品種試驗,綜合考量小麥生物量、產量、硒含量、光合代謝、硒的亞細胞分布等系統特征變化,提出關中地區富硒強化的最適小麥品種,以及外源硒最佳施用方案。
研究成果為農業生產中富硒強化農藝措施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對提高關中地區富硒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及富硒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上一篇:
中心成功舉辦安全與保密教育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