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陜西省秦嶺區域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 尾礦庫樣品采集工作順利收官
8月27日,我中心承擔的“構建陜西省秦嶺區域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第一階段)項目—尾礦庫調查及布點采樣方案編制、樣品采集項目”野外工作圓滿收官。該項目由陜西省環境調查評估中心組織實施,我中心承擔了商洛市行政區域內139家尾礦庫的現場調查、布點采樣方案編制以及庫區內尾礦渣、尾礦水、土壤、地下水等樣品采集工作。在中心統一協調下,項目前后投入工作人員15人,車輛5輛,僅用2個月時間全面完成了野外樣品采集工作。共采集尾礦渣樣品131件、尾礦水樣品167件、土壤樣品13件、地下水樣品3件。
陜西省大部分尾礦庫所處位置特殊,極易對秦嶺、漢江、嘉陵江以及渭河的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造成威脅,也極易引發跨流域或跨省污染等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秦嶺區域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的建立旨在進一步調查以秦嶺地區為重點的全省尾礦庫基本情況,結合尾礦庫與地表水體、水源地等敏感目標的位置關系及發生環境風險后可能造成的跨流域、跨境污染等因素,重點查找尾礦庫在各項環境保護制度措施落實、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培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排查尾礦庫現存環境風險隱患,有針對性地制定尾礦庫污染防治方案,明確污染防治目標和措施。
近年來,我中心積極參與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先后承擔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尾礦庫及渣堆調查等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表彰,中心6人獲“表現突出個人”。今后,我中心將繼續發揮技術優勢,為打贏“凈土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陜西省大部分尾礦庫所處位置特殊,極易對秦嶺、漢江、嘉陵江以及渭河的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造成威脅,也極易引發跨流域或跨省污染等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秦嶺區域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體系的建立旨在進一步調查以秦嶺地區為重點的全省尾礦庫基本情況,結合尾礦庫與地表水體、水源地等敏感目標的位置關系及發生環境風險后可能造成的跨流域、跨境污染等因素,重點查找尾礦庫在各項環境保護制度措施落實、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培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排查尾礦庫現存環境風險隱患,有針對性地制定尾礦庫污染防治方案,明確污染防治目標和措施。
近年來,我中心積極參與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先后承擔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土壤修復效果評估、尾礦庫及渣堆調查等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表彰,中心6人獲“表現突出個人”。今后,我中心將繼續發揮技術優勢,為打贏“凈土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