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戰疫當是時 花開時節再逢君
冬日陽光固執地將溫暖灑向人間,依舊行色匆匆的人們,臉上更多地掛著喜氣洋洋和思親切切,但疫情暴發、武漢封城的消息如一枚驚雷,炸響在原本喜樂祥和的年節前夕。任誰都沒有想到,本該是浪漫的2020,將以這樣魔幻的方式開場。
這枚驚雷,同樣炸響在我的腦海,瞬間激起關于那年SARS的記憶。2003年年僅10歲的我其實本不懂病毒造成的恐慌,但卻深深體會了“白衣天使”母親整日早出晚歸,甚至連日見不到人,自己像是被“拋棄”了般的孤獨。我想,這次,她又要“丟下”我了。戴好口罩,做好防護,盡量遠離密集人群,我急切地返鄉了。
小城市抗疫帷幕拉開沒有那么迅速,給我們全家留足了年夜飯的時間。但促膝守歲的美好時光,還是被春晚中沉重的《愛是橋梁》詩朗誦打破。看著防護服下一雙雙刻滿堅毅的眼睛,我不禁擔心快到退休年紀的母親能否繼續在城市抗疫前線工作,身體能否吃得消。年節第二日,母親所在的疾控中心便開始全員到崗,父親的單位也開始值班。出門前,母親看出我的欲言又止,對我說了兩句話——這是我的工作,你照顧好自己。那一瞬間,我忍了忍眼中打轉的淚水,感覺胸口悶悶地疼。對外,穿上那身白衣,她便是堅守崗位的戰士,對內,她為人母,不管何時都掛念她的孩子。平時,我是家中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此刻,我不能阻止母親逆行的腳步,卻可以免除她的后顧之憂。母親帶給我的正能量,是對工作的堅定信念,是面對困難的堅強勇氣。值此國難,我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撲上一線挽救生命,卻能照顧好自己,照看好家人,科學防疫,提升自己,堅守崗位。
從此,篩選信息成為我抗疫的武器。我清晨睜眼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機關注疫情變化,為擴散迅速揪心,為防控有效振奮。刷新著各類app推送的疫情新聞、不同群聊轉載的防疫方法、大小網站發布的態勢分析……我始終帶著審慎的態度,清醒理智地篩選可信的新聞消息,向親朋好友推送并普及科學有效的抗疫知識,緩解大家的恐慌情緒。對于那些小道傳言、“偏方”、甚至是無中生有的謠言,都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不要輕信,并勸阻家人擴散未經官方證實的虛假消息。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可以帶動身邊的人既不輕視,又不恐懼地正視疫情,積極應對。
從此,廚房油煙氣成為我抗疫的盾牌。配合社區每三天出門采購一次的要求,我搜羅各類增強免疫力、養肺潤肺的食物,提前擬定食譜,確保營養均衡,列出食材清單,減少在外暴露時間。幾乎不做飯的我先百度菜譜再實踐,學著印象中大人的模樣,揮舞著鍋鏟,用愛澆灌菜品,用情烹飪佳肴,只為父親進門能吃到現成飯菜,母親偶爾回來能看到我的成長。我跟著抖音手忙腳亂地自制涼皮、蛋糕、油酥餅、銅鑼燒……廚房,成為我傳遞喜悅、表達愛的媒介。
從此,自我充電成為我抗疫的力量。宅家期間,每日晨檢后報告單位逐漸成為習慣,自習也逐漸成為我打發時間的利器。習主席強調,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身披科學的鎧甲,才能不畏遠方。而我的陣地,便是我熱愛的水文專業、地質領域、自然科學。在這段最不缺時間的日子里,我將平時積存在電腦中無暇細讀的報告、論文和講座材料一一翻出,細細研讀。經過近一個月的沉淀,洗去浮躁習氣,我驚奇地發現,當我在家辦公完成急迫的加班任務時,竟可以字斟句酌地以工匠心態細致進行,不似從前那般慌亂。
宅家、戰疫、隔離、救治……庚子正月,注定是不平凡的,是繁忙的,但又是充滿活力的。病毒僅十數日便席卷神州,而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愛與希望。親眼見證十天拔地起的火神山醫院展現中國速度、千里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展現中國精神、飛馳在交通線上的蔬菜瓜果、防護物資展現中國力量……何其幸福,能生長在這個時代!何其幸運,能生長在這個國家!凝視身側母親獨忍疲憊的身影,遙望遠方不舍晝夜為疫情而戰的千千萬萬個逆行者,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山川異域,風雨同天,同氣連枝,共盼春來,此番我們萬民同心,沒有跨不過的崎嶇。
我堅信,所有的堅守和奉獻,一定能贏得疫情防控和國力上行的雙豐收!那么,讓我們靜待凜冬退去,花開疫散,再看美麗中國!
這枚驚雷,同樣炸響在我的腦海,瞬間激起關于那年SARS的記憶。2003年年僅10歲的我其實本不懂病毒造成的恐慌,但卻深深體會了“白衣天使”母親整日早出晚歸,甚至連日見不到人,自己像是被“拋棄”了般的孤獨。我想,這次,她又要“丟下”我了。戴好口罩,做好防護,盡量遠離密集人群,我急切地返鄉了。
小城市抗疫帷幕拉開沒有那么迅速,給我們全家留足了年夜飯的時間。但促膝守歲的美好時光,還是被春晚中沉重的《愛是橋梁》詩朗誦打破。看著防護服下一雙雙刻滿堅毅的眼睛,我不禁擔心快到退休年紀的母親能否繼續在城市抗疫前線工作,身體能否吃得消。年節第二日,母親所在的疾控中心便開始全員到崗,父親的單位也開始值班。出門前,母親看出我的欲言又止,對我說了兩句話——這是我的工作,你照顧好自己。那一瞬間,我忍了忍眼中打轉的淚水,感覺胸口悶悶地疼。對外,穿上那身白衣,她便是堅守崗位的戰士,對內,她為人母,不管何時都掛念她的孩子。平時,我是家中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此刻,我不能阻止母親逆行的腳步,卻可以免除她的后顧之憂。母親帶給我的正能量,是對工作的堅定信念,是面對困難的堅強勇氣。值此國難,我無法像醫務工作者那樣撲上一線挽救生命,卻能照顧好自己,照看好家人,科學防疫,提升自己,堅守崗位。
從此,篩選信息成為我抗疫的武器。我清晨睜眼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機關注疫情變化,為擴散迅速揪心,為防控有效振奮。刷新著各類app推送的疫情新聞、不同群聊轉載的防疫方法、大小網站發布的態勢分析……我始終帶著審慎的態度,清醒理智地篩選可信的新聞消息,向親朋好友推送并普及科學有效的抗疫知識,緩解大家的恐慌情緒。對于那些小道傳言、“偏方”、甚至是無中生有的謠言,都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不要輕信,并勸阻家人擴散未經官方證實的虛假消息。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可以帶動身邊的人既不輕視,又不恐懼地正視疫情,積極應對。
從此,廚房油煙氣成為我抗疫的盾牌。配合社區每三天出門采購一次的要求,我搜羅各類增強免疫力、養肺潤肺的食物,提前擬定食譜,確保營養均衡,列出食材清單,減少在外暴露時間。幾乎不做飯的我先百度菜譜再實踐,學著印象中大人的模樣,揮舞著鍋鏟,用愛澆灌菜品,用情烹飪佳肴,只為父親進門能吃到現成飯菜,母親偶爾回來能看到我的成長。我跟著抖音手忙腳亂地自制涼皮、蛋糕、油酥餅、銅鑼燒……廚房,成為我傳遞喜悅、表達愛的媒介。
從此,自我充電成為我抗疫的力量。宅家期間,每日晨檢后報告單位逐漸成為習慣,自習也逐漸成為我打發時間的利器。習主席強調,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身披科學的鎧甲,才能不畏遠方。而我的陣地,便是我熱愛的水文專業、地質領域、自然科學。在這段最不缺時間的日子里,我將平時積存在電腦中無暇細讀的報告、論文和講座材料一一翻出,細細研讀。經過近一個月的沉淀,洗去浮躁習氣,我驚奇地發現,當我在家辦公完成急迫的加班任務時,竟可以字斟句酌地以工匠心態細致進行,不似從前那般慌亂。
宅家、戰疫、隔離、救治……庚子正月,注定是不平凡的,是繁忙的,但又是充滿活力的。病毒僅十數日便席卷神州,而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愛與希望。親眼見證十天拔地起的火神山醫院展現中國速度、千里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展現中國精神、飛馳在交通線上的蔬菜瓜果、防護物資展現中國力量……何其幸福,能生長在這個時代!何其幸運,能生長在這個國家!凝視身側母親獨忍疲憊的身影,遙望遠方不舍晝夜為疫情而戰的千千萬萬個逆行者,哪有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山川異域,風雨同天,同氣連枝,共盼春來,此番我們萬民同心,沒有跨不過的崎嶇。
我堅信,所有的堅守和奉獻,一定能贏得疫情防控和國力上行的雙豐收!那么,讓我們靜待凜冬退去,花開疫散,再看美麗中國!
上一篇:
“阻擊戰”中的她力量
下一篇:
傳承紅色基因,忠于平凡崗位